一袋彩绘帆布材料、一份上门指导的耐心、一张终于能够自食其力的笑脸——18岁的小康(化名)在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美程行动”的帮助下,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也为其母亲的脸上增添了一份久违的欣慰。
“太感谢街道了,不仅给孩子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机会,也帮助他更好地融入社会。”看着儿子认真绘制的手工彩绘帆布袋,小康母亲感慨地说。这份工作不仅让小康实现了自立愿望,企业还为他缴纳了社保,为这份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增添了安稳保障。
小康是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美程行动”今年以来成功帮扶就业的第二位困难残疾人。从他到新兴社区的李先生,越来越多足不出户的困难群众,正在政策与爱心交织的桥梁上,走向属于他们的工作岗位。
精准摸排 建立需求台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对于困难群众和残疾人来说,就业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长乐西路街道以“美程行动”为抓手,主动靠前、深入摸排,切实破解困难群体就业难题。
“街道和社区组织工作人员逐户走访,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就业意愿、技能水平、身体状况和家庭环境,建立起一套完整、动态的需求台账。”长乐西路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科负责人张洁说,“我们不只是简单登记信息,而是要真正读懂每个人的困境和需求,才能实现‘靶向精准’帮扶。”正是通过这样细致的摸底,小康和李先生这样有强烈就业意愿但难以外出工作的特殊群体,才能被准确识别出来。
此外,台账还做到了每季度更新一次,哪些人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需要哪些培训、有哪些潜在就业障碍——都被一一标注,成为后续帮扶的重要依据。
资源链接 搭建帮扶桥梁
掌握需求只是第一步,如何对接资源才是关键。长乐西路街道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西安荷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为困难群众搭建从培训到就业的全链条帮扶桥梁。
针对困难群众普遍存在的技能不足问题,街道定期组织就业培训会,内容既涵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通用课程,也结合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
而对于像小康这样就业难度大的特殊群体,街道创新推出“一对一”的定制化帮扶模式。企业工作人员带着材料上门,手把手指导技术、耐心讲解标准、细致布置任务。
“不仅每个月有工资,还给孩子交上了社保!”雷女士的一句感慨,道出了这项工作的真正价值——不仅是提供一份收入,更是给予一份尊严和保障。
送岗上门 破解就业难题
“美程行动”最创新的举措在于“送岗上门”模式的出现。这一模式彻底解决了“出门难、就业远”的现实困境,让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西安荷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王帅亲自来到小康家中指导工作。“我们不仅要带来工作机会,更要为他带来工作的尊严。”王帅表示,“看到小康从最初的生疏到现在的熟练,看到他因为能够自食其力而露出的自信笑容,这就是我们这项工作最大的意义。”
王帅不仅带来了帆布袋制作材料,还耐心指导图案绘制技巧,细致安排后续工作。“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他们既能完成工作,又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他补充道。这种全程跟踪服务的方式,也让小康对这份工作充满信心。
从李先生到小康,长乐西路街道通过“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就业帮扶模式,已成功帮助多位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精准帮扶模式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题,更重要的是帮助特殊群体重拾生活信心,获得社会认同感。
编辑:新城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