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扛起“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以“乐修匠”“尚德街坊”等为代表的基层治理与服务品牌,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路径,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善做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的“乐修匠”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下辖8个社区,面积2.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常住人口约5万人,驻地各类企事业单位2180家,是西安市重要的行政办公、金融商贸、信息通讯、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和会议会展中心。
近年来,西一路街道扛起“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打造“乐修匠”等一批基层治理与服务品牌,让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党员干部、居民群众人人争当“乐修匠”。街道党工委2021年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等国家级荣誉7个,荣获陕西省公务员先进集体等省级荣誉10个。
打造“乐修匠”平台
“小伙子很快就装好了,不但没收钱,还顺手帮我理顺了线路,清理了厨房,真的很感谢他。”近日,西一路街道兴乐社区西五路109号院居民张玉莲老人家里的厨房有了“新面貌”。
85岁的张玉莲是一位独居老人,家里厨房的换气扇已使用多年。得知这一情况,“乐修匠”高松拿上工具箱,上门为老人更换了换气扇,使厨房干净整洁了不少。
为破解辖区内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不完善,群众家具家电维修难等问题,西一路街道整合辖区驻地单位能工巧匠,组成维修服务队伍,低偿为居民群众提供维修服务,“乐修匠”平台也应运而生。“乐修匠”服务队的队员都是辖区单位的各类维修工人,一旦居民有维修的需求,“乐修匠”平台会就近分派,及时上门为居民解决烦恼。从2020年成立至今,西一路街道先后与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98名师傅入驻“乐修匠”平台,为261个小区提供维修服务,累计完成维修订单13000个。
“随着‘乐修匠’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力求将‘乐修匠’品牌打造成为倡导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组团式’盘活驻地能人资源的有效载体;补齐老城区物业服务短板,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先锋队伍。依托‘公益+市场+平台’运营模式,多维度对接需求,畅通再就业渠道。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实现便民为民、助民乐民的价值追求。”西一路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此之外,街道还建成了融媒体中心、党员政治生活馆、社区基金和社区治理智库,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擦亮治理与服务品牌。
将“工匠精神”融入治理工作
在打造“乐修匠”为民服务品牌的基础上,西一路街道党工委将“工匠精神”融入新时代党建工作,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的契合点。
街道党工委不断探索党建联建“朋友圈”、党群服务“共同体”、群团组织“合伙人”,逐步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党建体系。街道牵头与26个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建,策划开展“金牌管家”、适老化改造等20个党建公益众筹项目,41个驻地单位和社会组织认领、众筹资金达50余万元,服务群众近千户。
街道党工委把准矛盾根源、精准分类人群、建立民情数据、实行科技赋能,寻找、解决群众身边的小问题、小隐患、小纠纷,实现矛盾化解由事后管理向过程治理转变,基层治理由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让居民“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人人争当平安建设的“乐修匠”。
针对城市建设进程中存在的治理难点,街道党工委实施制度化保障、精细化治理、信息化响应、流程化处置,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城市管理动态平衡。街道实施城市管理“四勤联动”机制,整合城管、公安、交警、网格员四方力量,依托智慧街道系统,建立“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归档、考核”六位一体标准处置流程。打造城区唯一一家街道级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建立“系统平台监测、鹰眼摄像定位、网格员现场督促、整改闭环回访”的处置机制。
在队伍培养过程中,街道党工委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常态化开展“弘扬传承、争当标兵”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干部成长新路径。建立“外出学习、打擂比拼、轮岗交流、蹲点锻炼”等多项干部成长制度,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创新中育”的方式,教育干部成长成才。对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深度推进“乐修匠”建设
涂鸦院墙、彩绘轮胎、填土移栽……前不久,西一路街道西三路社区炉料家属院里的“小小花园设计师”和居民、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装扮了“纽扣花园”。与此同时,兴乐社区皇城西路35号院内也是一片欢声笑语,郁金香竞相绽放,春鹃、迷迭香和鼠尾草“藏匿”在“一米菜园”里。
“基本上年轻人玩什么,‘菜鸟学堂’就教我们什么,再也不害怕使用智能手机了,在‘菜鸟学堂’里,仿佛又找到了那个年轻自信的我。”广场社区居民刘阿姨说。
为了丰富为老服务内容,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开设“菜鸟学堂”,邀请高校志愿者为老年群体免费讲授智能手机使用技巧。以前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的老年人,学会了微信语音、视频等功能,和儿女沟通起来更方便了。
在西一路街道,人人争当“乐修匠”蔚然成风。“纽扣花园”“一米菜园”“菜鸟学堂”等形式丰富的服务项目遍地开花。
去年起,西一路街道投资1020万元建成1550平方米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尚朴、广场、红会社区养老服务站,破解辖区7744位60岁以上老人养老难题;募集资金81万元,开展“美居行动、美心行动、阳光家园、适老化改造”等各类公益行动,服务居民群众、困难家庭、残障儿童1700余人。
据西一路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街道将依托“乐修匠”品牌,强化美丽街区共建、城市顽疾共治、优美环境共享的理念,让群众开门见绿有生机、出院入巷看文化、逛街通行有秩序、生活小事能解决;强化平安共建、安全共治、安宁共享的理念,推进平安社区创建,让群众住得安心、出门放心、生活舒心;强化和谐共建、和睦共处、和煦共享的理念,形成邻里守望、互助友爱、热爱社区的良好氛围;强化携手共建、家庭共融、幸福共享的理念,广泛开展“好婆媳、美德之星”评选;强化营商环境共建、互利合作共赢、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加快商转办进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让西一路街道成为发展高地和共享平台。
尚德街坊“长安格”助力基层治理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积极探索符合老城区街道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汲取古长安“里坊”智慧,挖掘老西安尚德传统,建立“长安格”网格体系,组建“尚德街坊”网格员队伍,用情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创新之路。
优化设置,推动实现网格覆盖全域化精细化。科学划分网格,组建网格员队伍,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构建网格体系。西一路街道全方位优化街道、社区、居民院落(沿街门店、驻地单位)三级网格体系设置,实行“多网合一”,将党建、综治、安监、司法等网格进行整合,实现网格由大划小、队伍由散聚多、权责由乱变清、服务由粗向精的转变,划分基础网格26个,专属网格71个,建设26个社区网格工作站,实现网格要素全覆盖。组建“尚德街坊”网格员队伍。将街道、社区工作者、楼栋长、志愿者以及下沉的在职党员、城管执法、市场监管、派出所、保洁公司等1100余人进行整合,全部吸纳成为兼职网格员,让治理力量下沉第一线,推行“巡查走访、问题登记、反馈解决、跟踪回访、办结存档”五步服务法,开展“五星级”网格员评选,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闭环管理。建设“综合网格”。按照“减前台,增后台”的改革思路,定期举办“综合受理”擂台赛,培养综合网格服务人员。社区每天留一人值班负责受理服务事项,其他工作人员全部进小区,听群众“牢骚话”,解群众“烦心事”,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4万个,分类提供精准服务26万次,形成了“一网统管,一员多能”格局。
精准服务,推动实现网格服务集成化高效化。坚持把居民院落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主阵地。首创“彩虹网格工作法”,变“粗放服务”为“精细服务”。将居民分为“孤寡、空巢、困难、残疾、特殊、军烈属、一般户等7个类别,依次用赤、橙、黄、绿、靛、蓝、紫7种颜色在社区民情图内进行标注,形成网格民情档案,绘制了“彩虹民情图”,社情民意一目了然。累计录入常住人口信息3.6万条,流动人口信息近5万条,驻地单位1564条。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行领导包抓、科社联动、院落自治等制度机制,建立“网格会客厅、网格民情恳谈会、网格工作站、网格巡逻队”等载体,178个居民院落议事委员会全覆盖,选聘楼栋长215名,探索形成“望闻问切”矛盾调解工作法。高标准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8条背街小巷改造,为16个老旧小区1200户居民接通天然气,安装96组1000余个智能充电桩,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链接各方资源,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链接“政府部门、群团组织、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尚善公益基金”成立两年来线上线下募集资金41万元,帮扶群众近2000名;策划发起“给老人一个安全的家”项目,共募集32万元,完成249户独居老人适老化改造;启动“美居行动”困难家庭帮扶等公益项目,筹集12万元,惠及360余户居民;“乐修匠”维修队开展水电气暖等维修服务4000余次,“尚善学苑”服务项目为1000名青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科技赋能,推动网格治理实现智慧化智能化。加强基层智慧治理建设,将科技支撑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内容。打造数智平台,实现高效治理。建设街道级指挥调度中心,自主架设102个智能摄像头,安装82个智慧门禁和23个数字哨兵系统,建立301个三级网格微信群,依托“长安格”APP,构建了“空中有探头、掌上有终端、地上有网格、信息及时报”的网格联动系统。系统运行以来,已录入视频数据10万条,发现违章停车1853辆次、出店经营1028次、流动摊贩145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突出数据融合,实现智慧治理。在西安市率先将基础数据和陕西“一码通”对接,开发“智慧外呼”实用功能,实现特定人群电话呼叫、短信群发等;在惠民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中,通过“外呼”功能,提醒涉及办理事项的居民14000余人,提前完成办理工作。拓展数据应用,实现科学治理。自主研发治污减霾在线监测智慧功能模块,建成西安市首个街道级环境监测预警平台,在新城广场等网格重点部位安装11个环境监测传感设备,通过调低后台预警参数,并将各点位传感设备监测的PM10、PM2.5及臭氧含量数据实时回传后台分析,指挥中心科学精准调度减排、洒水、保洁等工作措施,实现提前预警,提前处置,有效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率。
编辑:新城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