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城区的红色印记

来源: 时间:2020-07-23 11:51 字号:

  回首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奋斗史,追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都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所谓“述往事,思来者”,当我们重新走进一处处革命旧址,翻阅一本本革命档案,开启那一段段红色回忆,更能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努力追梦的热忱忠贞,从中汲取不竭动力。

  与宪法同龄的新城区人民法院

  在西安含元路229号,有一所成立于1954年的老城区法院——新城区人民法院,它和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同一年诞生,如今也走过了66年。最初的新城法院只设办案股,配合当时大规模进行的社会改革运动,审判了大量的刑事、民事案件。伴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人民法院审判权独立行使”等司法原则的不断确立,新城法院陆续建立起公开审判、陪审、回避、辩护、调解等审判程序、制度,确保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岁月递嬗、时光变迁,从最初的十二名干警到百余人审判团队,从手写笔记的庭审岁月到信息化电子化的现代法庭,从步行跋山涉水、骑自行车送达,到警车助力、远程调解办案,新城法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打开院志,透过泛黄整齐的文书,仿佛能窥见那时法官们骑着自行车、带着案卷,深入群众、实地调查,秉承公平正义,用老百姓的话语说服诉讼双方、化解矛盾。西安市劳动模范谢百喻老师,在新城法院工作几十年始终兢兢业业,如今却饱受癌症折磨,但从他那坚毅目光里,依然可以读出老法院人图强奋进的不屈精神。

  “红色驿站”西安八办

  拨回时间的转盘,来到1936年,那时的西安聚焦着世界的目光,揪住了国人的心脏。在西安明城墙下一处不起眼的巷子里,有一排坐北朝南、错落有致、青砖白墙的院落——七贤庄,这里曾作为抗战时期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时隔84年,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我再次走进这条小巷,周围的一切相较当时早已改变许多,但迈入这座古色古香的西北传统民宅,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就将我带回了那段轰轰烈烈的抗战岁月。那时的“八办”担负着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救亡运动、运送抗战物资等重要任务,并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延安输送了成千上万爱国青年、抗日志士,被誉为“抗日桥梁”和“红色驿站”。

  在那个全民抗战的年代里,西安“八办”还是联结延安和世界的重要纽带,《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曾经3次到过西安“八办”,并在办事处的帮助下北上延安,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去延安前也曾在“八办”驻留两个多星期,并为伤病员在地下室做手术。“八办”是共产党以及延安大后方的重要物资采购站、转运站,是延安多所大学的招生办,也是军饷军需品的接收站,还是统一战线的“纽带”和“桥梁”。

  当参观到七贤庄一号院会客厅的一间套间时,在场的党员们纷纷驻足,这里是“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居住和工作的地方。1936年,周恩来在这里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各方共同协商,谋求团结抗日之道,最终促成了国共双方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编辑:新城管理员



主办: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西安广播电视台
联系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xatv@xiancity.cn 电话:029-8535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