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系着民心。今年以来,新城区胡家庙街道深入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深耕助餐、助育、助医、助娱等群众关心的民生小事,通过“微改造”“微试点”,推动服务“触角”向群众身边延伸。
食有所安 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今年9月,骏景社区邻里荟食堂“一荤一素一碗汤”的搭配给辖区居民提供了新选择,不仅面向老年群体,也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味蕾。价格低廉的同时,让大家吃的热乎、吃得放心。目前,邻里荟食堂还开通了预约上门送餐服务,老人、行动不便的居民可通过电话、微信群预约,订购次日午餐并享受免费配餐服务。
今年以来,街道瞄准硬件升级、服务提质推进社区食堂体系建设。对承接老年人助餐服务的万东社区“饭大爷”餐厅、西电设社区餐厅进行“适老化”改造,利用企业闲置用房新建骏景社区邻里荟食堂,以崭新就餐环境、丰富菜品种类优化就餐体验。针对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推出1到2元政策优惠,解决其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对接线上网络平台,提供覆盖辖区所有院落的“预约点餐+智慧化配餐”服务,现已提供上门送餐服务90余次,保障特殊群体便利化就餐需求。
幼有所育 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托幼难”现实窘境,长缨东社区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考察遴选第三方运营机构,依托网格工作站阵地,打造全区首家街道级“公建民营”“普惠托育”中心,为社区0-3岁婴幼儿提供全托托位30个。截至目前,已有7位幼儿家长办理全托手续。送孩子托管的家长说:“不到10分钟路程,就能把孩子送到这里托管,有专业的老师带着孩子做游戏、上早教课,解决了我们家长的难题。”
街道围绕“嵌入式”托育托管重点工作,引入专业机构提供普惠服务。此外,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儿童之家及其他公益阵地,吸纳退休教职工、大学生等社会力量作为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做好“学校-家庭”儿童抚育衔接。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紧盯暑假等关键时间节点,推出“袋鼠妈妈故事汇”“ππ乐园”“V爱童行”“智趣乐学坊”等托管活动,开展文化艺术、科普知识、志愿服务等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普惠托育的红利。
老有所养 保障“银龄”乐享晚年
“叔叔阿姨们,请跟我一起学做‘八段锦’。”早上九点,西电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前聚满了院内晨练的老人,在医生的指导下练习中医养生操。8月升级改造完成后,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一体化检测设备和专业化医师团队,除保留原有的日间照料、基础医疗服务外,新增中医保健、助医助洁、康复理疗等新项目,为老人提供更加贴心的医养服务。
聚焦“银龄”群体最关心的康养娱乐问题,街道在西电设、骏景、长缨东社区精心选址,打造3个“邻里荟”养老服务站点,为居民提供提供助餐、助洁、日间照料等全链条养老服务,辐射辖区10余个院落,惠及2万余名居民。盘活社区、驻地单位等现有场地存量资源,免费提供给社区文艺型社会组织,开展合唱、健步走、棋牌交流、智慧科普等项目,促进文化养老健康发展。
住有宜居 环境焕新暖民心
今年6月,一场“以‘新’焕心,情暖民心”募捐活动在陕建机社区开展,由社区居民、辖区商户合力捐款,用于困难群众居住环境改造。从窗户漏风、墙面破损,到家具换新、窗明几净,陕建机社区许师傅一家实现了从“有居”到“优居”的转变。
街道依托新城区“美居行动”载体,建立“社区公益基金”,动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今年共帮助5户困难群众修缮、粉刷房屋,改造老旧电路,配置家具、家电等生活必需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对清华苑小区1-4号楼实施管道改造、加压泵安装工程,解决134户居民用水难问题;处理电开司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完成楼体防水处理,解决漏水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提高居民群众居住幸福感。
学有所教 丰富“下班后新生活”
美妆、瑜伽、非洲鼓、民族舞……幸福里社区依托党群服务阵地,链接第三方文化艺术协会,推动“夜校”走进“生活圈”。涵盖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品鉴等在内的10余种课程,让居民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自主选择感兴趣课程消闲。前来参加化妆课的居民小张说:“学了4节课,我的化妆理论和实操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平时喜欢带妆出门的我来说很有帮助。”
今年以来,街道通过片区治理“月例会”“共议联盟”群众协商议事会等收集居民心愿,以居民“点菜”、文明实践中心“配菜”、志愿者“送菜”的“菜单式”服务模式,开展各类文化及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群众宣讲、传统节日活动、秦腔演出、书法交流活动、乒羽赛等300余场,开展“东东悦邻驿站”便民集市、交通文明引导、关怀慰问等志愿服务60余场,在输送优质“文化大餐”的同时,持续提升精神文明“软实力”。
编辑:新城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