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有一群人会准时“上岗”。他们身穿红色马甲,开着“巡防”电瓶车穿过喧嚣的人群,潜入黑暗的寂静,排查隐患、守护平安,他们的名字叫“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
在坚持巡逻的1000多个夜晚里,这支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及志愿者等组成的夜间巡逻队,送过突发疾病的老人,接过下晚自习的学生,帮居民寻找过失物,发现并消除过许多安全隐患,化解过不少矛盾纠纷……他们用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为辖区居民们点亮了“平安和谐灯”。
成立夜间巡逻队
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白天,有物业、网格员等多重力量,守护居民安全;到了晚上,巡逻力量就有些欠缺。为了守好夜间安全,我们组建了夜间巡逻队。”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平安办负责人马宁说,为构建平安社区,2020年9月成立的“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是街道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的扎实举措之一。
结合辖区实际,韩森寨街道将“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分为4组,并为每组配备了1辆装有警灯的电瓶车。在街道的协调下,夜间巡逻队与辖区物业、派出所等形成联防联动机制,并定期对队员们开展培训,让大家掌握巡查重点,妥善处置各类问题。
夜幕降临,4组人、4辆电瓶车准时出发,按规划路线开展地毯式巡查。巡逻期间,发现安全隐患,队员们会立即反馈给物业处理;遇到矛盾纠纷,会联系街道社区及时调解;遇到治安案件直接交给派出所处置,有效实现了公安、街道、物业各司其职、联动处置。
“以往我们物业治安防控都是各自为战,只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夜间巡逻队成立后,不仅有效解决了晚上物业人手不足的问题,通过联动机制让我们形成了‘合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问题。”韩森寨街道一物业负责人说,夜间巡逻队给居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
居民有困难 第一时间找巡逻队员
11月5日20:30,爱民社区的巡逻队员刘刚开着电瓶巡逻车在小区绕行一圈后,朝街巷驶去,开始他的夜间巡逻。
“附近的学校,有上晚自习的娃们,每晚我都要先到这里看看!”“地铁站周边也要去转转”,“社区西边的那条巷子不好走,得多停留一会!”……对自己负责片区,哪里路灯昏暗,哪里人流量大,哪里需要加强巡查,刘刚早已经熟记于心。
巡逻期间,刘刚还会查看小区楼道是否堆放有杂物,楼下停放的车辆是否关好了车门、车灯,街边夜市摊的商贩是否收拾好了卫生,昏暗的小巷里有没有晚归的行人……3年多的巡逻期间,他和队友们帮居民寻找过失物,护送过下晚自习的孩子,劝解过醉酒露宿街边的行人,也调解过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随着巡逻范围从最初的1个社区扩大到4个社区,他和队友们在守护居民安全的同时,也播撒下一颗颗“和谐社区”的种子。
“现在,辖区居民都知道我和队友的电话,谁家有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找我们。这几年来,印象最深的是几次深夜急救。”刘刚说,一次是在凌晨两点,一独居老人突发心脏疾病,他得到消息紧急送医,帮助老人化险为夷;一次夜里,小区一孕妇临产,他紧急送医,母子平安!
“只要咱‘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的车灯亮起,我的心里就特别踏实,安全感满满!”爱民社区居民董先生说。
感受到温暖 夜间巡逻队凝聚起多方力量
“电瓶车千万不能停放在楼道,容易引发火灾!”“文明养犬,一定要牵好狗绳!”“谨防电信诈骗!”11月7日下午7点,咸东社区巡逻队员于思思亲切的声音回响在小区院落。巡逻期间,积极主动向居民们宣传安全小常识,也是队员们的工作日常。
今年38岁的于思思是去年年底加入夜间巡逻队的新成员。“我们很多队员都是志愿者,他们在守护居民平安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温暖,但凡有需要,大家都是随叫随到!”于思思说,因为接受过巡逻队员们的帮助,她选择加入这个队伍,希望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3年多来,“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伍不断壮大,巡逻范围已覆盖了整个辖区。通过汇集各方力量,目前韩森寨街道已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建的工作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夜间巡逻队成立以来,已开展巡逻35000余公里,向辖区派出所提供治安案件线索10余条,为120多个小区业主提供各类“提醒”服务,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
“作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有益补充,‘咸东小哥’夜间巡逻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韩森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建明说,通过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他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编辑:新城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