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我的‘临时家人’们!”前不久,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黄河厂九街坊小区居民老杨的女儿感谢社区给予的帮助,向社区工作人员道别后,安心踏上求学之路。“以后有啥事就给咱社区打电话,你父亲这边有我们呢,不要有啥心理负担。”黄河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呼延泽惠对她说。
从去年10月开始,邻居们纷纷投诉老杨家门口堆放的废品越来越多,影响环境。近1年时间里,经多方努力,社区帮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老杨找到了两年多未见的女儿,邻里矛盾也就此化解……
他捡拾各种废弃物
堆积起来 只囤不卖
2021年10月,经邻居向社区反映,家住黄河厂九街坊小区5号楼的老杨有些异常。“捡拾各种废弃物堆积至家中,只囤不卖,家里堆不下便堆放在楼道,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阻碍大家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楼上邻居张女士对老杨的行为不太理解,几次好心劝说,想帮忙清理,反而被他破口大骂。社区网格员入户与老杨沟通,但老杨态度强硬。
55岁的老杨下岗多年,因感情不和与妻子离婚,唯一的女儿归前妻抚养。去年,他的老母亲去世,老杨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他性格孤僻,多年来与兄弟姐妹几乎不来往,现在唯一的直系亲属只有女儿。”呼延泽惠回忆道,当时希望联系老杨的亲属劝解,取得家人的支持,但没有一个邻居见过他女儿,社区将他纳入特殊群体加以关注;另一方面,以“小区院落+楼栋”为主的三、四级网格员为主体建立了工作专班,开始为老杨寻亲。
为找寻家属,社区还求助于辖区派出所,终于在今年8月中旬,辗转联系到老杨的女儿。经女儿出面沟通,老杨勉强同意让社区工作人员进入家中清理废弃物品。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所有废品终于彻底清理干净,共清理了15车。
邻居原谅了他
安慰的话语排起“长队”
考虑到老杨今后的生活问题,社区征得女儿同意后,将老杨送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治,经诊断老杨患精神分裂症。考虑到女儿今年将去外地读书,备考研究生,照顾老杨有心无力。经女儿委托,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协调后联络到一处价格、位置均适合的老年托养中心。待治疗结束后,社区近期会将老杨送去老年托养中心。目前,社区正在积极帮老杨申请办理残疾证和低保,尽可能减轻其经济压力。
在寻找老杨女儿的过程中,社区还通过建立的黄河厂专属网格查询到老杨下岗前的人事关系单位,得知老杨十余年积攒的下岗补贴均未取用,社区遂联系银行、医保局等为老杨补办了工资卡和医保卡,解决了老杨的治疗费用和后期康养的部分费用。“打心底感谢社区为我父亲所做的这一切。”电话中,老杨的女儿告诉记者,她很小就离开了父亲,对西安也非常陌生,如果不是社区出面帮忙,她一个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多亏有他们照顾我父亲,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我永远记得这份情!”她哽咽着说道。
得知老杨患病,邻居们也深表同情,纷纷原谅了他之前的行为,一句句安慰的话语排起了“长队”。“之前的囤积行为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吧!”“他这一辈子挺可怜的,谁也不想这样。”“希望他通过治疗能尽量康复。”
“一核五化”
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老杨的事情之所以能圆满解决,除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外,还与社区重视党建工作分不开。 “‘一核五化’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发挥四级网格力量,网格队伍更加壮大、社区治理也更加精细。”呼延泽惠说,一个核心是党建引领,“五化”就是社区防控网格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服务管理属地化、党员报到全员化和巡查督导常态化,四级网格即“中心(街道)+社区+小区院落+楼栋”四级疫情防控网格,“一核五化 ”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基层治理的多个方面,有效解决了行业属地管理责任交叉、任务落不实,服务力量薄弱,效率慢等问题。今年3月,黄河社区在辖区企业、门店等共建立起7个专属网格,老杨所在的小区就是隶属于黄河社区的黄河厂专属网格。正是凭借这张织密的网格,拓宽了民情民意收集渠道,细化责任,老杨这件事才有了这个相对圆满的“大结局”。
记者了解到,自“一核五化”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黄河社区先后解决精神病患者看护、小区危墙重建等群众反映问题400余件。黄河社区将以“一核五化”的管理模式继续破解基层治理难点,推动实现管理区域无盲点、管理对象无遗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编辑:新城管理员